和奶奶一起留守在山村里的小女孩,已经快16个月了,还不能独自站立。卢苇先扶着女孩靠墙站立,再辅助她独自站立、辅助走、独自走。半个小时后,她迈出了人生第一步。奶奶又惊又喜,完全接受了卢苇所参与公益项目的亲子课程。在此后两年多时间,女孩的运动及语言等能力逐步发展,赶上了当地儿童水平。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扩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覆盖面,提升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加强残疾人保障和康复救助。在长期从事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的公益人黄庆委看来,目前国家层面已建立起以困境儿童为对象的多元化社会力量帮扶体系,使得困境儿童群体有了生活保障,若要让困境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还需重视对其情感帮扶,让儿童在有爱的环境长大,从而帮助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儿童遭受困境,有多种因素
什么样的儿童被称为“困境儿童”?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名词解释中指出,困境儿童是指由于儿童自身、家庭和外界等原因陷入困境,需要予以帮助或保障的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
作为支付宝公益平台运营负责人、蚂蚁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黄庆委对困境儿童群体关注了很多年。他告诉记者,导致儿童遭受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类是家庭贫困导致儿童在生活、学习、就医等方面面临经济困难;另一类是家庭监护人缺位,导致儿童既缺乏经济支持,也缺乏社会关爱;还有一类是儿童自身患有疾病或者残疾,使得正常生活面临困难。他认为,帮扶困境儿童就需分类施策,“因经济导致困境的儿童,可以用社会保障制度或经济筹款等方式去解决。而若是因为缺失监护人而导致的困境,就不能只诉诸于物质帮扶,还得重视情感帮扶。”
他认为,因监护人缺位而导致困境的儿童,可能会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孩子自身的心智发育受到影响,导致其正常的社会沟通能力、思考能力等逊于同龄人,从而限制其社会价值的实现;另外就是会增加导致一些法律问题的风险,比如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失关爱而沾染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还有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失监护人保护而被不法分子盯上,从而成为受害者。
2024年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发布涉妇女儿童案件情况时指出,家庭监护缺失问题突出,家庭关爱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不容忽视。司法大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的涉未成年人暴力案件中,被告人为留守儿童的案件共1835件,占比22.94%;被告人为单亲家庭的案件共556件,占比6.95%;被告人为再婚家庭的案件共223件,占比2.79%;被告人为孤儿的案件共19件,占比0.24%,许多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前缺失家庭关爱和教育。
帮助儿童,必须从照养人入手
浙江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卢苇表示,湖畔魔豆关注困境中的母亲和儿童,聚焦在农村及欠发达地区0-3岁婴幼儿家庭,尤其是弱势家庭。科研发现,农村及欠发达地区的照养人因各种原因无法为0-3岁婴幼儿提供适宜的早期发展环境(促进发展的家庭环境、促进发展的养育行为等),导致儿童发展滞后风险高,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困境儿童尤甚。2017年起至今,湖畔魔豆深耕农村,以行政县为单位开展“养育未来”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目前已推广至全国6省8县,为超2万的家庭提供持续指导服务,覆盖儿童从6个月至36个月的运动、语言、认知、社会等能力发展及其他养育指导内容。与其他关爱儿童的项目不同,“养育未来”项目是让照养人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课程和集体活动,在每周的亲子课程中,支持照养人逐渐习得育儿的方法和技能,逐渐改变他们的育儿观念。
“我们走访家庭发现,尤其弱势群体家庭,从家庭的环境到孩子的着装,都不是很整洁,照养人每天疲于农活以及照料孩子吃饱穿暖,基本不会关注到儿童健康发展的其他方面。有的孩子膳食不合理,导致身材瘦小,还有的孩子长时间一个人玩,胆小怕人。这些问题,是需要照养人面对解决的。所以,我们的项目服务最重要的是支持家长,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卢苇说。
卢苇举例说,2020年11月,她去走访和奶奶一起留守在山村里的小女孩,当时她已经快16个月了,还不能独自站立。卢苇先扶着女孩靠墙站立,再一步步辅助她独自站立、辅助走、独自走。半个小时后,她颤巍巍地迈出了人生第一步。奶奶又惊又喜,完全接受了卢苇所在的浙江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正在当地推广的“养育未来”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在此后两年多时间里,奶奶带着女孩每周都会到附近的“养育中心”参加亲子课程,女孩的运动及语言等能力逐步发展,赶上了当地儿童。
一年后,卢苇再去女孩家发现,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女孩一脸阳光,身上衣服也干净利落。且女孩的运动能力、沟通能力已达到当地同龄儿童的发展水平。奶奶当时说了一句话让卢苇印象深刻,“我的孙女长得这么好,我将来贷款也要让她上大学!”
“孩子本身是一张白纸,他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识,就是由身边照养人决定的。”卢苇说,其实不只困境儿童需要帮扶,照养人也需要帮扶,如果照养人能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技能,就能让孩子拥有比较健康的成长环境,从而有助于他们走向社会。
探索情感帮扶模式,让困境儿童在爱里长大
黄庆委说,目前政府层面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障制度,社会上也有许多针对困境儿童的捐款筹资平台和公益项目,让困境儿童有了生活保障。但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仅有物质基础是不够的,得在有爱的环境成长。这就需要多方社会力量对其予以情感帮扶。
在对困境儿童的帮扶方面,国家层面设置了儿童主任这一岗位。2021年,《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出台,明确要求每个村(社区)至少设立一名儿童主任。该文件要求,儿童主任优先由村(居)民委员会女性委员或村(社区)妇联主席兼任,儿童数量较多的村(社区)要增设补充儿童主任。
儿童主任的职责涵盖方方面面,如定期随访监护情况较差、失学辍学、患病、残疾等儿童,协助提供监护指导、返校复学、落实户籍、定期慰问等。“儿童主任作为服务困境儿童‘最后一公里’的儿童工作者,日常肩负了一个社区所有困境儿童方方面面的工作。但每个困境儿童的需求都有差异性,尤其是缺少父母监护陪伴的困境儿童更需要长期持续的情感关爱,儿童主任也需要链接服务资源和志愿者更精准地去协同关爱这些有个别化需求的困境儿童。”黄庆委说。
黄庆委说,为补充儿童主任的帮扶力量,近些年国家层面也在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如全国妇联等部门在推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动员一些巾帼志愿者、女性社会组织等力量加入,面向结对儿童开展思想品德、法律及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等关爱服务,“这些爱心妈妈哪怕和困境儿童一块看看书,晒晒太阳,都能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他观察到,除了国家层面推动的公益项目外,各地也在打造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比如湖南“大爱无疆”公益团队将困境儿童和城市里的爱心志愿者妈妈对接,让志愿者和孩子定期联系,接孩子在自己家里住一段时间,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山东省泗水县微公益协会更是组织会员巡回全县几百个村庄,走访了全县每个村庄有志愿帮扶需求的困境家庭儿童,从助学金、心灵关怀、家庭环境改善等方面对困境儿童进行“一对一”长期帮扶。
“要做好对困境儿童的情感帮扶,需要就近的、数量庞大的多元力量参与,国家应该多支持和培育更多公益团队发展。”黄庆委认为,这些爱心志愿者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他们除了对工作有公益心、有热情外,还需要再学习掌握一些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技能,才能更好提供有针对性的亲情陪伴、家教指导和心理慰藉等关爱服务。
新京报记者赵利新